mao泽东回电指示:“华北日军兵力庞大,斗争日益艰苦,华中敌兵力相对虚弱。在可能生全国xìng的突变时,我军决不能限死在黄河以北不入中原。故华中是我重要的生命线。”
主席在电报中说刘一民的眼光极准,此时大军在苏皖边区展开,纵使不能彻底肃清该地区之日军,也可以占领广大地域,拓展我军生存空间,压缩敌之生存空间。只要能够占领苏皖边区,我军主力随时可以由山东呼啸而下,掐断日军长江防线,将淞沪日军与武汉地区日军切为两段。
当然,主席提醒说,这是个远期奋斗目标,短期内这样考虑就是纸上谈兵,非要碰个头破血流不可。
主席在电报中具体指示苏皖地区斗争应该采取的策略。其中路西阜阳地区,第五战区桂系部队不会坐视我骑兵旅占领阜阳地区的,日军也不会坐视的。而桂系部队、日军两者力量都过于强大,一旦双方合击我军,我军必然退出该地区。而且骑兵旅是我教导师乃至全军最强大的骑兵部队,随时可能调走参加大战。鉴于此,皖西北地区应jiao给彭雪枫部放手展。皖东北地区,应指示张爱萍迅组建旅级单位部队,可直属彭雪枫指挥。苏北地区局面打开后,中央将派黄克诚南下,统一领导苏北地区抗日斗争,原苏北支队归黄克诚指挥,另有刘一民负责给黄克诚chou调一个旅的主力部队。皖东地区,新四军正组建江北指挥所,由张云逸、邓子恢负责,统一指挥新四军安徽境内江北部队。苏中地区现在日伪势力强大,我军后,必然会引起日军反扑。一旦日军大举反扑,以南下部队四个步兵旅、一个骑兵旅的兵力,局限于苏中水网地带,又缺乏机动船只,将会非常被动。而且,虽经周副主席亲赴皖南确定向南巩固、向东作战、向北展战略,但由于新四军实力有限,要想全军渡过长江,就要放弃皖南根据地,叶项二人就此尚未一致意见。陈毅、粟裕一、二支队正在江南展开,屁股尚未坐热,短期内不可能大举渡江北上。基于这种情况,南下部队苏中后,应留下一个旅坚持苏中抗战,等待接应新四军主力渡江北上。
至于苏皖边区的组织领导问题,主席电报中说,以中原局和新四军为主。已令**同志东进,若新四军军部能够迅北进,由**、项英、叶挺、陈毅组成领导机关。若新四军军部不能迅北上,将电令陈毅迅北上,接替苏皖地区军事指挥。在**、陈毅没有北上前,有刘一民统一指挥苏皖地区党政军。此意见将传达中原局、新四军。
主席电报中还询问刘一民,何以推荐陈毅坐镇苏皖边区?
主席还通报说,新四军军长叶挺为组建江北指挥部到了四支队,刘一民南下时可以和叶挺联系,最好能见上一面,详细谈谈。
电报最后,主席批评刘一民不成熟。《论党内民主》一文虽然立意甚好、论述精当、值得借鉴,但应上报供内部讨论,不应该在报纸上公开表。现在党内已有同志对该文观点提出质疑,特别是任期制问题,有同志将该观点与斯大林同志任职时间联系,认为会伤害两党关系,伤害苏联同志的感情。此事还需进一步观察。
看完主席的电报,刘一民默思良久,知道自己把有些事情想简单了。自己一心想打到长江边接应新四军渡江北进,可是新四军现在能够渡江的只有管文蔚部,那都是刚刚整编的游击武装--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