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别说,这一招管用,日机现了机场上的飞机,真的开始俯冲轰炸。被守军抓住战机,击毁一架。不幸的是,乐极生悲,人们只顾着庆祝了,没有防备。日机第二次来轰炸时,炸死炸伤了不少人。
安庆此时已是一日三惊。南北两线均有日军来犯的警报,杨森只好把部队分开部署,第一三三师开往巢县、无为、庐江。拦截日军南下;又布置碧师自揪阳至安庆沿江布防。阻止日军西进。唐式遵派来的一四六师两个旅守卫安庆。
但是。这个时候的川军和泓沪会战、滕县保卫战时期的”军略有不同。这个不同体现在两点。一点是正面的,那就是川军经恶战锻炼,士兵和中下层军官的战斗技巧、指挥能力有进一步提高,部分部队的武器装备也有明显加强。另一点就是反面的,起因就是川军领袖刘湘的死。
刘湘率”军出川。一来是基于民族大义,面对强敌入侵,共赴国难。二来是因为**主力入川追击红军后,四川政局大变。特别是国共谈判结束后,蒋介石暂时没有了后顾之忧,一心想把西南建设成抗战大后方,不得不对川军各部拉拢分化,削弱地方派系实力,强化中央地位。这样一来。刘湘的地位炭可危。无奈之下刘湘组织成立了武德励进会。加强对军队的控制,严防中央势力的分化瓦解。后来,刘湘与张学良、宋哲元等来往密切,引起蒋介石极大不满。为了化解政治上的危局,刘湘不得不主动请缨。
川军出川后,蒋介石任命刘湘为第七战区司令官。以陈诚副之。泓沪会战后,蒋介石一度对刘湘很冷淡,对杨森等却是礼遇有加,其心不言自明。一月份刘湘病逝于汉口后,蒋介石先后打算让贺国光、张群去主持四川大局,结果都被四川实力派给搅黄了。蒋介石再让顾祝同主川,结果王陵基放话说:“小顾祝同如敢到蓉。以机枪大炮在机场欢迎蒋介石没有办法。盘算来盘算去。四川政局只好暂由王瓒绪主持。
刘湘一死,川军群龙无,原本就被分散使用的各部队,这下就更分散了。而且全部被部署在一线。象孙震二十二集团军守滕县,打的那么惨烈,虽然立下了大功,名扬四海,但是那些统兵大将可不是一般士兵。他们心里怎么想就很难说了。
针对部队被分割使用的问题,刘湘之后最乎人望的邓锡侯就提出了川军集中指挥问题。并说一出了川。才知道大家伙格外亲,就是死也想死在一起。那锡侯的话实际上反映了川军各路将领的心声。那就是惧怕被分割削弱。这里面就牵涉复杂的中央与地方政治斗争问题。也就是后世人常说的内耗。
杨森是川军巨头之一。不可能不受这种情况的影响。本来心情就不好,结果刘一民又诱敌南下。把安庆推到了风口浪尖上,杨森每天都对着地图揣摩。边看边骂。一边骂小日本不是好东西,占了上海、南京、杭州小北平、天津、济南、太原还不够还想占武汉,简直是欺人太甚;另一边又骂刘一民也不是什么好东西,哪里不能去,偏偏把鬼子向苏南、皖东引,这下可好了,山东的局势是平稳了,这皖南、皖中、皖东、皖西、皖北却紧张了。简直是祸水东移!
骂归骂,实际问题还是要解决的。小日本兵锋所向。直指安庆,这安庆是守是弃。需要马上定策。
两个月前,蒋介石就给杨森了电报,耍他无论如何固守安庆。确保安庆不失。这两天。统帅部更是一天数封电报。或询问敌情,或指点部署,目的就是一个:确保安庆。
这要是搁在私沪抗战时候,杨森没说的,那是要坚决固守阵地。没有命令,就是全军拼光他恶不会撤退。但现在嚷旺样了,川军出川以来的重大伤亡让他也想了许多,不但楚册军的前途和二十七集团军、二十军的前途,也想这抗战究竟应该怎么打。是死--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