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这些任务的时候,刘一民讲的很形象。比如讲宣传展生产,刘一民就举了个例子,说山东这地方盛产高粱,老百姓都认为小麦是奢侈品,白面好吃不顶饥,杂粮难吃但耐饿。天天不是高粱糊糊就是高粱煎饼。其实,小麦不但比高粱好吃而且还高产。象鲁西、鲁西南、泰西和胶莱平原,只要施肥足,水利便利,一亩地打个五、六百斤不成问题,将来甚至亩产可以达到上千斤。收了麦抓紧种晚玉米或黄豆、黑豆,还可以种秋红著、白菜等作物,经济价值比小麦、高粱还高。将来老百姓可以夏季吃粮、秋季挣钱。
就是吃小麦、集黄豆、卖蔬菜,小日子保险过得幸福滋润。就是山区也可以一年两熟,道理是一样的。
再比如讲到宣传抗日光荣、投降可耻时。刘一民就讲了大汉奸马良、殷汝耕被抓时的丑态,讲的绘声绘色。让人有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。就这还不算,刘一民还即席演唱了后世电视剧《小兵张嘎》的插曲《八路军拉大栓》:“一九三七年哪,日本鬼子进了中原,先打开了芦沟桥,后进了山海关,**又烧杀,简直是翻了天。无数的中国人哪,死在了刀下面,中国**,领导咱们全面抗战,全国上下齐上阵,把鬼子赶出家园。一九三七年哪小日本就进了中原,先打开了芦沟桥哇,后进了山海关,那火车道就修到了济南哎咳哟,鬼子就放大炮哇,八路军就拉大拴,瞄了一瞄准吧勾!打死个小日本呀,它两眼一蹬就上了西天那哎咳哟!”
唱完,刘一民还问大家好听不好。干部们本身就被刘一民的演讲弄得如醉如痴。这再一听如此带劲的歌,掌声又想成了一片。
讲完宣传任务,刘一民要求文艺宣传工作者解放思想,开动脑筋,在宣传形式上创新。现在不能在根据地建广播电台,那样容易招来鬼子的轰炸。但是报纸宣传可以改革,各旅都要办报纸,上面的文章要短小精悍、通俗易懂,让小学生都可以念得下来,让人一听就明白。文艺杂志也是这样、散文、诗歌都要写出精品,能够起到宣传抗战的作用。文艺演出主要演出以《放下你的鞭子》、《松花江上》为代表的救亡剧目、歌曲和《十送红军》、军歌--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