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以教六旅的实力。整合翼鲁边各色地方势力武装易如反掌,就是彻底铲除日伪在翼鲁边的势力也是可以办到的。眼下,需要赶紧组织力量,帮助大部队快渡过黄河,继续东进。

马振华是老党员了,张洪涛一解释它就明白了,这支大军另有任务,是秘密路过这里。于是就赶紧组织力量为大部队过路烧水做饭,好让战士们吃一口热饭。你禾就是十八团、中央警刀师的政治部牵任,从小水伏击哦贩。都担当着独当一面的重任。刘一民让教三旅指挥教七旅、教八旅东进,事实上就是让李清负责指挥三个旅的东进作战。这一点,几个旅的长都是非常清楚的。

在东光县域短暂休整后,李清与张洪涛、符竹庭话别,交待二人按照师部命令。一手抓政权建设、动群众,一手抓对敌斗争,坚决彻底地把日伪势力驱逐到铁路线上去。短期内不要大打要小打。不要亮出教导师的牌子,部队伪装成引支队进行作战。要让鬼子相信,教六旅只是活动在翼鲁边区的民间抗日武装,教导师主力仍然在翼中、翼南,为翼中、翼南部队巩固根据地尽可能地争取更多的时间。等师部东进沂蒙山区后,及时向师部请示作战方略。

最后。李清提醒张洪涛和符竹庭,要贯彻师长讲的平原作战原则,组织练民兵。用地道战、地雷战对付鬼子,争取把地道修到铁路边,把地雷埋到铁路边,让鬼子龟缩在铁道线上不敢随意出动扫荡。特别要注意瓦解伪军,争取控制几条隐蔽的、安全的铁路通道,保持和翼中、翼南、鲁西联系畅通,利于互相配合作战。

李清说了许多,张洪涛感动的不得了,不是李清讲的有多好,同是刘一民一手带出来的骨干将领,李清能想到的张洪涛也能想到。关键是李清说这番话里包含的浓浓的战友情,让张洪涛喘嘘不已。

战争年代,往往分别就是永别,也只有他们这样的从井网山一路走下来的老战友。才会如此不厌其烦地叮咛交待。

陈大勇、赵山和李清一样,都是与张洪涛一起以罪犯身份参加长征的,也都是在湘江边被刘一民起用的。这一走,与翼鲁边和教六旅就是隔海隔河相望了。翼鲁边又是这样一个地理环境,战略回旋余地鬼子随时都可能大规模扫荡,确实是万分凶险。陈大勇就交待张洪涛,任何时候都务必保持与刘建立教二旅的联系,情势危急时不放不下面子,该让刘建立出手解救就马上求救,万不能将部队和自己置于危险境地。

赵工,说的更绝,建议展八路军海军部队,或者在黄河上建立几座隐蔽浮桥。必要时,教六旅可以渡海过河支援鲁东北清河地区作战,教三旅、教七旅也可以越过黄河支援翼鲁边作战。

赵山这一说,马上就提醒了张洪涛。完全可以想法缴获一点日军的船只,也可以造一些船,还可以利用船只在黄河上搭建浮桥,这样的话,教六旅不但可以北上平津、西到翼中、鲁西,还可以直接东进清河、鲁中。加入鲁中战场,部队的机动性就大大增强。

张洪涛马上要马振华派骨干干部随大部队行动,到师部刮定的渡河点时,动群众帮助部队搭建浮桥。确保部队安全通过。

李清一听就说带路可以,需要架浮桥的时候几个旅的工兵营就可以胜任,不用麻烦老乡。现在不是长征时候了,工兵们的装备大大改善。架浮桥已经是正常作业了。

张洪涛想想也是,自己教六旅工兵营们练已经全面提高了,教三旅在天津呆的时间长,装备好,物资多,架浮桥应该没什么问题。再说,说不定不用架浮桥就可以利用冰冻渡过黄河呢!

送别李清他们后,张洪涛随即主持召开会议,宣布教导师党委成立翼鲁边党委、行署、军区,将鲁北特委并入翼鲁边党委。张洪涛任书记,符竹庭任副书记,马振华任组织委员,赵明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